早在19世纪后期,砂拉越就有往返古晋与新加坡的货轮,砂拉越河畔也建了很多货仓和码头。在还未采用机械卸货的年代,常见的景象是晒得肤色黝黑的码头工友,扛着沉重的货物在码头和货仓之间忙碌工作,人们把这些工友称为苦力,源自英文coolie或马来文kuli。

 

 

这些码头工友分成很多小组织,由个别的工头带领,经常为了争夺工作而发生摩擦或打斗。1948年,古晋码头工友会宣告成立,以协调码头工友之间的工作,并向当局争取工友们应有的福利,如超时津贴、贫困福利等。

码头工友会的积极作为,赢得码工们的高度信任与支持,大家同意将超时津贴捐献给工会作为资金,促成在1953年,码头工友会买下亚答街22号店屋作为永久会所,这可是码头工友点滴汇聚而成的心血,展现了来自草根群众的力量。

 

Share Th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