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古晋老巴刹网站

古晋老巴刹在19世纪,是砂拉越最老的其中一个社区,从布洛克时代起蓬勃发展,在过去200年来见证时代的变化。这个网站的设立,将记录这个社区的历史和生活变迁,并且提供最新的资讯,以及各种旅游资讯。

 文化遗产QR

壁画 – 大井巷和苦力间

壁画 – 大井巷和苦力间

早在19世纪后期,砂拉越就有往返古晋与新加坡的货轮。自1920年代起,砂拉越河畔陆续建起了大型的政府与私人货仓,说明当时的港口活动已经非常活跃。晒得肤色黝黑扛着货的码头工友,靠着人力负重千斤,日间在货轮与货仓之间劳作,人们把这些工友称为苦力,也写成古里、估俚等,源自英文coolie或马来文kuli。...

壁画 – 木屐店

壁画 – 木屐店

木屐,人们以福建话称之为“cha-kiak”,是早年非常流行的一种鞋子,可以作为居家鞋,或者外出时的穿着,蹬着清凉通风的木屐,一路咔哒咔哒走过长长的五脚基。 在菜巴刹或鱼巴刹里,木屐特别受到小贩的欢迎,因为木屐可以防滑和防潮。木屐甚至是嫁妆之一,无论是潮汕人还是客家人,都有伴嫁鞋屐的习俗。 根据统计,老巴刹过去至少有四、五家木屐制造商,比如亚答街的继晋、中国街的刘松裕、友海街的灼昌、花香街的创成等,如今都已不复存在。...

壁画 – 土产交易

壁画 – 土产交易

杂货店是古晋老巴刹早年主要的商业模式,店内除了售卖各种食品和日常用品,也售卖各种土产, 比如采集自森林的燕窝、香木、樟脑、山藤、树枳、野牛皮、犀鸟角、犀鸟冠、日罗东等;还有椰子、树胶、亚答糖、胡椒、峇拉煎等都可以在杂货店里找到。 土产除了来源自周边地区的大小园丘,也有很多来自内陆或海口地区的达雅人,或划着船载来货物,或背着竹篮徒步跋涉到巴刹,与华人头家进行交易。于是,经常可以看见头家和达雅同胞们在店前称斤论两,而这些“交易”未必是以金钱进行,很多时候是物物交换,以土产换取达雅人需要的日用品和食品等。...

040 神庙街 / 青山道

040 神庙街 / 青山道

【神庙街】 神庙街的“前身”,是古晋河——发源自蓄水池公园的山头,注入砂拉越河,古晋市名称的由来跟这条河有关。 1928年,古晋河被改为街道,并命名为神庙街,名称来源自街头的大伯公庙。这座寿山亭福德祠大伯公庙,是砂拉越最古老的庙宇,相传在1800年已经存在,庙内横梁上的记录则可以追溯到1856年。     【青山道】...

039 花香街

039 花香街

花香街曾经是福建人的地盘,福建人的古庙凤山寺就在这里。每年神诞日,神庙对面会搭建戏台,鸣锣上演闽剧,台下看戏的人潮汹涌,包括邻近地区的马来人也来凑热闹看wayang(戏剧),这是街名由来一说,而“花香”则是音译。“花香”另有两个说法,一说这里曾经长有会飘香的花树;另一说这里曾经是脂粉花街,居住着浓妆艳抹的青楼女子。...

038 王友海故居

038 王友海故居

王友海是砂拉越第一代福建侨领,王家也是最早的华人三大家族之一,家族中出过许多政商界的要人。他从新加坡越洋抵达古晋,并在1885年前后,王友海在花香街的山丘上重金建设一栋双层豪宅,可以远眺砂拉越河及彼岸风光,也可以俯视山脚下由其所承建的友海街店屋,是一个视野辽阔的风水宝地。 王家宅院的正前方是一个院子,院子四周是低矮的墙壁,墙壁上镶嵌着翠绿色的透雕瓷砖,而院子的入口则是典型的中国式拱门。从拱门走出去,可以经由今日的主教门,抵达亚答街。...

老时光

寻找消失的古晋河

寻找消失的古晋河

    河流经常是文明的起源,却也在发展中经常被牺牲。 摊开1870年古晋的老地图(图一),可以清楚看到老巴刹东部曾经有过一条古晋河(Sungai Kuching),具体位置就从今日的三角坡(Sa Kak Po)红绿灯,朝向大伯公庙(Tua Pek Kong Temple)的方向灌入砂拉越河。根据1929年2月1日《砂拉越公报》的资料,这条河当时改为下水道,换取一条道路,也就是如今的神庙街(Temple Street)...

华社的四部曲 – 庙宇、公会、商帮、学校

华社的四部曲 – 庙宇、公会、商帮、学校

华人南来,习惯在聚居的地方设立小庙,供奉从家乡请来的神明,感谢神明在路途上的庇佑,也祈求神明继续在异邦赐予平安。     古晋老巴刹的古庙,包括福建人的凤山寺、潮州人的上帝庙、海南人的天后庙、广府人的关帝庙,大约都创建于19世纪中叶。另有一座由古晋华人信托委员会五属共管的寿山亭福德祠大伯公庙,则是砂拉越最古老的庙宇,建庙年份可能早于1820年,目前还有待考察。除了关帝庙随着所属的古晋广惠肇公会搬迁,其他古庙香火依然在老巴刹传承。    ...

古晋老巴刹,繁荣的起点。

古晋老巴刹,繁荣的起点。

古晋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居住,这点已经很难考究。然而,我们可以透过一些既有的资料,推敲200年前的情景。 有关老巴刹的记录 根据1972年出版,Elizabeth Pollard撰写的《Kuching Past and Present》一书指出,1830年在今日州长府后方地段,曾经出土一些盐木古墓碑,显示汶莱贵族可能在1820年代已经居住在这里。...

专题

我和老街的那些年 – 郭玉梅60年代老巴刹童年印记

我和老街的那些年 – 郭玉梅60年代老巴刹童年印记

文 / 郑玉萍 从小在老巴刹长大的郭玉梅,是在古晋颇有名气的人物,或许你没见过她的真人,但是应该都吃过她家BB美味贸易的粿条。不论是在商界或社团,她都是属于活跃份子。 锦荣商号是她父亲郭锦荣在1950年代,于老巴刹海唇街开创的脚车店,郭玉梅就在这里长大。虽然搬离老巴刹已有40多年,但是谈起这个她成长的地方,像是在论述昨天才发生的事。     今年70岁的她,并非出生在老巴刹。5岁之前,她住过浮罗岸、网寮、七层楼一带,直到1955年父亲才在海唇街开店。...

老街老匠人,理发60载——蔡高引

老街老匠人,理发60载——蔡高引

每一次从亚答街拐进大井巷,总会被蓝色招牌“南华理发中心”(Nam Hua Hair Barber Centre)几个字所吸引,还有经常贴着红色对联的老木门,两排象徵着英殖民及南洋的玻璃百叶窗。     这个老式理发店不到100平方英尺,里面只容纳得下两张传统大铁椅,墙壁上一整排大镜片,一架老款电视机和带有水龙头的白铁皮水桶。斑驳的镜子前,少不了老式推子丶折叠剃刀丶刷碎发刷子和爽身粉。这里的每一样东西,都是传统理发店的经典,且弥漫着复古的味道。          ...

承载着老古晋交通记忆的脚车行——协源兴

承载着老古晋交通记忆的脚车行——协源兴

作为古晋最老的市集,老巴刹是许多老行业的始发之地。这里每一个老字号,几乎都是老行业曾经的代表,当年盛极一时的行业龙头。     “协源兴”脚车行,也是这样的一间老字号。在老街的历史长河中,协源兴过去最让人津津乐道的,是它曾经是古晋最大的出租车行。 上世纪五十、六十年代,在那个车辆稀少罕见的年代,协源兴已经拥有9辆出租车。德国名牌房车马赛地,美国福特、慕力士汀、宾革,还有五部二手名车。对当时的人而言,这样的出租车队是多么浩大。...

新闻

第一批”古晋老巴刹文化遗产”牌匾已安装

第一批”古晋老巴刹文化遗产”牌匾已安装

第一批为数14面的“古晋老巴刹文化遗产”牌匾已于日前安装,牌匾上提供一个二维码,民众和游客可以扫描进入古晋老巴刹网站,阅读到牌匾背后的故事。 这些牌匾的安装,意谓着老巴刹的故事将被带上街头,更便于人们认识老巴刹的历史,从中也将确认更多有历史价值的建筑。...

古晋老巴刹 新闻 20/2/2021

古晋老巴刹 新闻 20/2/2021

1、古晋老巴刹文史调研与旅游促进计划对老巴刹进行全面的调研,然后出版一本有关老巴刹的历史和生活的书,以双语编印;制作五部纪录片和三幅壁画;绘制老巴刹旅游地图,加入老巴刹文化遗产的牌匾;制作美食和老行业的宣传手册;架设“古晋老巴刹”的官方网站,制作相关内容,使之成为老巴刹的资料库。 2、原订在元宵节(26/2)举行的老巴刹推介礼,受到疫情的影响,宣告展延。新的日期,将在稍后宣布。...

古晋老巴刹的过去与现在影像记录汇报

古晋老巴刹的过去与现在影像记录汇报

古晋老巴刹的过去与现在,浪花雀跃般精采的历史长河,该如何用影像记录与呈现出来? 影像记录,是古晋老巴刹民众联谊会所推动的“古晋老巴刹文史调研及旅游推广计划”中,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。...

Share Th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