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5 友海街

035 友海街

街上的店屋在1886年由王友海斥资建造,他是砂拉越第一位福建大老,是福建公司(福建公会)的首任总理,也是砂拉越第一位华人甲必丹。     1864年,王友海从新加坡来到砂拉越,初期只是带货的水客,后来慢慢发展成土产杂货与进出口贸易,并在1884年后标得政府的饷码执照,自此累积了巨大财富。王家后人包括王长水、王观兴、王其辉,以及王长水的女婿黄庆昌等,都曾经是政商界的风云人物。...
034 益新镜庄

034 益新镜庄

1931年,欧阳伟才出生于广州。16岁那一年,他从广州到香港打零工谋生,又从香港下南洋来到古晋投靠膝下无子的姑姑与姑丈,在他们于老巴刹下横街租来的12号店铺所创立的益新镜庄当个小学徒。姑丈过世以后,欧阳伟才接手了镜庄的生意。...
033 百年老字号何源和

033 百年老字号何源和

20世纪初,20多岁的何启源从中国广东大埔县的双坑村漂洋过海来到古晋,在同乡的引荐下在一家白铁店当了3年的学徒。1920年,艺满出师的他,在老巴刹下横街租下门牌16号的半间店铺,挂起了“何源和”的招牌,开始帮人打白铁,并把大埔家乡的妻儿接过来。...
032 下横街

032 下横街

下横街只是亚答街和友海街交界处的小巷子,也有人叫它横街、横街仔。街头通向海唇街,街尾有一扇门,过去是圣公会园区的后门,方便教会的主教和其他人员通过这里下去巴刹买东西,这扇门就被称为主教门,如此一说街名典故就清楚了。1993年,政府将主教门后方的地段辟成马路,这扇门就失去了原有的用途,如今只剩下盐木门框立在原处。...
031 主教门

031 主教门

位在亚答街尾端的主教门原本是圣公会园区后山的出口,在1990年代为了开发从花香街通往独立广场的宏愿路,后山部分地段被征用,这个后门也被弃用了。过去,主教门后方有一栋小木屋,是圣公会开办的幼儿园,很多住在老巴刹一带的孩子,都曾经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。...
030 雷州公会

030 雷州公会

20世纪初期,到砂拉越谋生的雷州人不多,在古晋华社属于少数。当时,雷州人除了在郊区或海口地区的炭窑工作,也有不少人在硕莪加工厂从事苦工;另有一批则在古晋市区经营炭业、茶室、小摊档等。...
029 大茂公司

029 大茂公司

1904年,沈兆松出生于诏安东城,沈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。18岁那年,沈兆松被迫离乡,辗转经由新加坡到砂拉越中部任教,然后又去了新加坡谋求生计,适逢陈嘉庚的公司正物色记账员,沈老有这方面的经验,就这样在陈嘉庚手下任职。 后来,沈老先是在新加坡和朋友一起创业,业务上需要经常来回古晋和新加坡两地,因此他随后于1939年独资在亚答街创办“大茂”,作为新加坡方面的供应商。二战时,他和合伙人的进出口贸易受到惨重的打击,战后新加坡方面的业务也因故被迫结束,沈老集中火力经营大茂公司,并转型成为古晋最早的香烛专卖店。...
028 嘉应五属同乡会

028 嘉应五属同乡会

古晋多个以客家人为主的乡团中,成立最早的是“嘉应五属同乡会”。所谓“五属”,指的是梅县、蕉岭、兴宁、平远与五华,在广东省是纯客家县份,移民海外为数极众。其实早在1874年,嘉应五属同乡会就已宣告成立,最初以一工厂木屋一隅为会所。 到了1885年,以亚答街52号店铺作为会所,并命名“应和馆”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