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5 大埔同乡会

025 大埔同乡会

来自茶阳地区的大埔人在20世纪初来到古晋老巴刹,主要从事打白铁、药材铺、卖面等。在1916年,大埔人创立了同乡会“埔邑公所”,4年后在亚答街购买门牌43号的三层楼店铺作为会所。在三楼的天台上,当年设有一座小神庙,供奉财神爷。...
024 天后庙

024 天后庙

约于1840年左右,古晋亚答街和中国街一带就有少数海南人居住。1878年,天后庙已经出现于亚答街,在1884年古晋大火灾中焚毁后重建。当时,有很多初来的海南新客就寄居在天后庙,天后庙也扮演着会馆的功能,处理海南人的各项事务,还创办学校。...
023 百年老字号越昌

023 百年老字号越昌

1915年前后,新婚不久的海南人李越昌暂别妻儿,只身到古晋寻找商机。在努力耕耘数年后,攒了一些积蓄,1918年在亚答街门牌34号开办了越昌茶室,稍后把中国的妻女接过来居住。有了妻子这位得力助手协助打理咖啡店的事务,李越昌又在郊区另行开设板厂。...
022 安利酒楼

022 安利酒楼

1920年前后,海南人李声森漂洋过海抵步古晋,先投靠在同乡的店里帮手,稍熟悉环境后,转行卖起了咖哩饭。据知李老每天烹煮两大锅咖哩饭沿街叫卖,业余时也靠着推拿接骨的手艺赚取一些外快。数年后,李老结束小贩生意,先后开了杂货店和咖啡店,到了1930年代在亚答街开办安利酒楼。 安利酒楼是古晋最早的酒楼,而且也是第一家冷气酒楼,他们的棋盘鸭、火腿鸡和烤乳猪都很有名。当年老巴刹的人常说“吃安利”,意思就是“吃大餐”。到了1980年代尾,李家后人将它转型为琼利园,回归原点,主打咖喱饭。...
021 丘家大埔腌面

021 丘家大埔腌面

1920年代,年仅16岁的丘绍业从广东大埔百候镇只身南来,居住在大井巷门牌44号的店铺里。 初期,丘老在中药店工作,然后决定自行创业,在1925年开始卖起家乡的腌面。客家话腌面其实就是干捞面,是大埔人的日常食物,古晋的哥罗面可能正是从腌面转变而来。...
Share This